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对于人类使用语言有何意义?
组合制度和聚合制度是相互有内在联系的两条制度。组合制度着眼于结构单位的横向联系,聚合制度着眼于结构单位的纵向替换,因此它们犹如纵横两轴。每一个结构单位,学说上都可以在纵横两轴的交叉点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如能把握这种交叉点,就不难了解结构单位的性质和特点。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语言结构的视角。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体系中的两种根本的关系,对于我们运用语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组合关系使符号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有序性,反映了语言体系组织结构的基本法则,是以较小的单位组合成较大的单位必须遵守的。聚合关系是组合关系的具体运用,充分反映了语言制度的概括性,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
语言的组合关系说明了语言结构的制度,语言的聚合关系说明了替换制度。组合制度使得语言符号的结构呈现出有序性,聚合制度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大大简化语言体系。
因此,正确领会结构的二层性和组合、聚合的运转制度,这是领会语言符号体系的关键。
谈“语言一个符号体系”
论语言是一种符号体系几其表现形式
简介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索的工具。从语言本身的结构分析,语言是一种符号体系,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约定俗成的结合,且这种结合也具有任意性,任意之余又有约束。语言的符号不是互不相干的一盘散沙,而是有组织,有条理的体系。这个体系是通过分层装置构成的,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形成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关键词
符号体系 任意性 分层装置 组合关系 聚合关系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日常生活中,大众的吃、穿、住、行,都要用到语言,没有语言我们无法沟通,无法交流。语言是组成社会一个不可缺少的影响,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索工具,思索的时候需要用语言,语言和思索是两种独立的现象,形影相随,不可分离,大众认识客观事物,形成概念,必须用语言中确切的词语把它“包装”好,否则就回“飞走”,可见思索也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没有语言,没有交际,人与人将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装在自己的套子里,只有相互交换想法,进行沟通,社会才会进步,有所进步。既然要进行交流就需要一种媒介,大家都通用的工具。因而,大众找到了语言这个能满足这种需要的物品,它能传达出固定的信息,并具有灵活性,准确性。从语言本身的结构来分析,语言是一种符号体系,这句话概括了语言本身的性质和特点。
语言是一种符号,符号本身并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当大众赋予了它形式和意义时它才具有使用价格,这种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完全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它们之间并没有何必然的、本质的联系,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著名哲学家荀子曾经说过:“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联系是由人类社会在进步经过中人为地把它们建立起关系。形式是大众的感官可以感知的,对于语言来说语音就是形式,语音一旦发出,大众就可以通过听觉感知到这一信息,例如,汉语中“人”的语音形式ren,是听觉可以感知的声音,他的意义是指所有的人,概括起来可以说是“用两条腿走路,会说话,会干活的动物”。Ren这个形式和“人”的意义结合成汉语中“人”这个符号,代表着客观全球中“人”这种事物。这当然是在“人”这个符号产生之初,我们的老祖宗就这样规定的,然而,假设当时把“猪”的语音形式定位为ren,意义为“四条腿走路,家养的浦乳动物”,大概我们今天的人应该不愿意谁说你是“ren”了吧。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语言符号的特点是它的音和义的结合是任意的,然而当音和义一旦结合,被社会所认可后,就不能任意改变,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否则必然会给大众的交流带来不便。试想一下,假如今天的ren还表示“两条腿走路,会说话,会干活的动物”,而到了明天ren却变为“四条腿走路,家养的浦乳动物”,那岂不乱套了,这样的语言怎样用来交流呢?大众根本搞不清楚它到底表达的是何,语言便不能传递出大众所要表达的信息,交流的目的无法就达到,可知,任意也是相对的,并不是无所限制。
以上,我们知道了语言是由约定俗成的音和义结合而成的符号,然而仅仅一个个符号并不能完整地表达出大众无穷无尽的想法,就需要语言有自己一个完整的体系。只有有了一个庞大的体系后才能满足大众交际的需要。语言中有大大致小的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单位,例如句子、词、语素、音位,当然音位不是符号。如果说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符号,那么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使用的符号。句子是符号和符号组装的成品,是符号的序列,不再是单个的符号,因此语言的符号不是互不相干的一盘散沙,而是有组织,有条理的体系。只有语言符号之间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才能有无数个句子来充分地提供人类用来表达的话语。
语言是一种符号体系,那这个体系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一个一个的符号是以怎样的方式够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的?我们知道,语言中有句子、词、语素、音位等大大致小的单位,语言的体系就是这些影响通过分层装置构成的一个庞大的体系。音位虽然不是符号,只一个形式而已,但语素却是通过这几十个音位的组合而达到了一个惊人的飞越,达到了几千个之多。语素的数目虽然不少,但光有语素,还不能用来交际,还需要把它们组合起来,构成几万个独立符号的词。在现代汉语里,单个的语素可以成词,语素和语素组合起来可以成词,这样无形中又把符号的数目扩大了几倍,词和词组合起来造成句子,这样才使交际得到实现,语言就由音位→语素→词→句子这样一个层级装置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
语言这样的体系虽然给大众的交际提供了无穷的资源,但符号的数目太多,记忆会不胜负担,语言在交际中应灵活,简便,才能使交际方便,快捷。这就需要对这种层级装置用组合和替换的方式来使其运转。有了规律,范围才会减缩,减少大众搜索时的职业量。词的组合中,每个符号都处在既可以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这样两种关系中。因此语言符号的体系性就可以从符号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这两个角度来研究。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为符号的组合关系,如“红”和“花”两个符号可以组成“红花”和“花红”,它们在两个组合中的关系不同,整个组合的性质也不同,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而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影响,它们天然地聚集成群,它们彼此的关系叫聚合关系。比如,“红花”这个符号链条上,能出现在“红”这个位置上的有“蓝、白、大、小??”,能出现在“花”这个位置上的有“光、线、脸蛋??”,这两组词构成一个聚合。这两个关系在符号体系中犹如几何中的横轴,竖轴。
语言这种人类特有的能力,聚集了人类上万年聪明的结晶。虽然博大精深,但它也有规律可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