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立方膜结构介绍
水立方,正式名称为民族游泳中心,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场馆其中一个。其特殊的膜结构设计,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震撼,更在功能上为各种水上运动提供了理想的环境。随着时刻的推移,水立方也在不断进行改造与升级,以适应新的需求。
水立方的膜结构设计
水立方的膜结构采用了E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材料,这种材料具有轻质、高透光性和优良的耐候性。膜结构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水的形态,整体呈现出流动的感觉,仿佛水波荡漾。膜结构不仅美观,还能有效地抵御外界环境的影响,保持场馆内部的温度和湿度,创造出适合游泳、跳水等水上项目的理想环境。
改造与功能升级
随着2022年冬奥会的临近,水立方开始了向“冰立方”的华丽转身。改造后,水立方将新增冰壶场地功能,满足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需求。改造方案中,比赛大厅中部将搭建可转换结构,并安装可拆装制冰体系,形成具有四条标准赛道的冰壶场地。这一改造不仅保留了水立方的水上功能,还增加了冰上功能,实现了“冰水双驱动”。
智能建筑管理体系
改造后的水立方将实现智能升级,新的智能建筑管理体系将有效控制和监测场馆内部的温度、湿度、照明和声学等变化,为赛事提供完美的环境。除了这些之后,场馆还将新增信息引导体系,使公众能够及时了解场馆信息,提升观赛体验。
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
在改造经过中,水立方的设计团队注重节能环保,按照绿色建筑二星标准进行设计。新体系将实时监测和控制冰场温度及空气湿度,确保能源的高效利用。同时,膜结构的空腔天然通风设计,能够在夏季开启天然通风降温,冬季蓄能降低热耗,进一步提升场馆的节能效果。
未来展望
改造后的水立方将成为全球上唯一一个冰上文体项目和水上文体项目可同时运行的场馆,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双奥场馆。新建的南广场地下冰场将在冬奥会期间供赛事使用,赛后将作为重要遗产,服务于群众冰上运动的培训和体验,助力实现“三亿人上冰雪”的目标。
拓展资料
水立方的膜结构设计不仅在美学上独具匠心,更在功能上不断创造与升级。通过改造,水立方将实现“冰水双驱动”,成为双奥场馆的典范。未来,水立方将继续发挥其在体育赛事中的重要影响,为推动冰雪运动的提高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