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励志故事素材
1、谭嗣同
变法失败后,谭嗣同不逃也不躲,反而准备劫狱救出光绪帝,由于看守太严,才未动手。
日本使馆派人和他联系,对他说“可以设法保护”,谭说:“大丈夫不作则已,作事则磊磊落落,一死何足惜!且外国变法,未有不流血者;中国变法流血者,请自谭嗣同始。”
临刑时,他慷慨陈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2、书生杨锐
光绪帝预感到事务不妙,密召杨锐入宫,说明太后举动,要杨锐设法。杨锐惊惶失措,冒了一句书生气十足的话:“这是陛下家事,应当同你家里人商量。”正是“下笔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3、司徒雷登
司徒雷登曾说中国是他的第二故乡。司徒雷登在回国后不到四个月便中风病倒了。在与疾病搏斗十三年后于一九六二年九月十九日逝世。临终前,他留下遗愿,希望将自己的骨灰安葬在他创办的’燕京大学。
4、司马光论德才
“贤就是德,才就是能。”“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德才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之,谓之君子。德胜才,谓之愚人;才胜德,谓之小人。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吾无过人者,但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耳。”“自少至老,语未尝妄。”
5、皇太极收拢洪承畴
皇太极派范文程劝洪承畴投降。房上尘土偶然落下,沾在了洪的衣服上,洪即掸掉尘土。范文程回报皇太极:洪承畴肯定不会求死,连衣服尚那么珍惜,更何况性命?
皇太极亲自接见洪承畴,解下貂皮大衣为洪穿上:“先生是否觉得不那么冷了?”洪承畴瞠目许久,叹曰:“这真是老天选定的明主啊!”于是叩头求降。
皇太极极喜,大为赏赐。将领们或有不满者,皇太极问:我们战斗何故?将领答:入主中原。皇太极说:我们都是盲人,如行路,今得一向导,怎能不高兴!
范文程、洪承畴等为清人入关,尤其在制订统治方略方面,起到了重大影响。
6、李斯与韩非
韩非是韩国人,但他的文章在韩国未被君主重视,传到秦国,秦王见而惊呼:我如得此人,和他交游,死而无憾。秦攻打韩国,韩王只得让韩非出使秦国,如此,韩非便来到了秦国。
李斯对秦王说:秦打韩,韩非不会同意,放之归韩,他又会为韩出谋,应杀了他。秦王答应了。李斯就送毒药给韩非,韩非知道李斯的为人,竟饮而亡。
就这样,同学李斯害死了同学韩非。
7、郭沫若救人
1962年,郭沫若游普陀山时拾到一首绝命诗,他马上派人找到了那位因三次高考落榜而决意“魂归普陀”的姑娘。郭老当即书赠了“蒲松龄落第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并耐心地开导她,使姑娘重新鼓起生活的勇壮。她当即作诗感谢郭老:“梵音洞前几彷徨,此身已欲付汪洋;妙笔竟藏回春力,感谢恩师救迷航。”
郭老的回春妙笔仍然是通过促使姑娘的想法发生变化,使生欲战胜死念而起影响。
8、郭沫若的一字之师
一次,郭沫若在台下看《屈原》,第五幕第一场婵娟怒骂宋玉:“宋玉,我特别的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郭老听后,感到骂得不够份量,就到后台找“婵娟”商量。郭老说:“你看,在‘没有骨气的’后面加上‘无耻的’三个字,是不是份量会加重些?”旁边一个演员灵机一动说:“不如把‘你是’改成‘你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这多够味,多么有力。”郭老连声称好。后来,他还为此写了一篇《一字之师》的文章。
9、《草叶集》引来的爱
英国女子安妮读《草叶集》,爱上了52岁的惠特曼。一封封信寄往大西洋彼岸,又远涉重洋来美国,耽了八年。但诗人并不爱安妮,安妮只得重返英国,给诗人信中说:“我心中始终爱你,即使天老地荒也不会改变。”14年过去了,安妮在无望的等待中死去。
10、惠特曼收到的退稿信
作品:《草叶集》。退稿时刻:1855年。退稿信:窃以为出版大作当属不甚明智之举。
高中作文素材精选名人篇
高考 导语高分作文肯定不是临场训练出来的,而是平时*出来的,它需要你平时多阅读,多观察,多积累,提升我们的境界,锤炼我们的想法。文章恰如人的影子,人的境界提高了,想法独立了,文章天然也立竿见影。
高考作文素材一:李白
一、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
走着笑着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何处比陶潜与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由于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
二、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神气!难道能说无仕途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价格吗?不能。
三、当李白不被重用时,他却仍能高兴地梦游天姥,却仍能举杯畅饮。他对明天有着乐观的微笑。当苏轼屡遭贬谪,他却仍有泛舟游赤壁的雅兴,有浪淘尽千古英雄的豪迈。他对明天有着希望的微笑。当屈原纵身投江时,我想他也一定带着微笑,由于他坚信他的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举世浑浊唯我独清一定会给后人带来思索和警惕。
四、一勾弯月在冷凝处低悬,片片浮萍碎成摇曳的翡翠。诗人一声长叹,涌起层层墨香。李白的一生由于没有模仿世俗的不堪之流而铭留青史,由于舍弃了钟鼓馔玉,而做了一回真正的自我。他的人生是成功的。如果他像当时的士大夫之徒一样追求金钱和名利,而违背自己的灵魂,那么祖国的山河里便不再有他的飘逸长衣,历史里也便不再有他的名篇佳作为世人吟咏。历史的雨没有下进太白的灵魂,他把一个真诚的自己写进了历史。
五、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六、李白策一匹骏马,在昏黄的古道上奔驰。然而,*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然绊住他奔跑的脚步,无情的现实冷却了他一腔热血。是啊,想当年力士为我脱靴,贵妃为他磨墨,那该是他仕途上奔跑得最顺畅的时期啊。可是,无意间他看到了力士谄媚的丑态和贵妃不可告人的笑,他觉得他应该永远让他奔跑的双脚停滞不前,离开这黑暗的金马门。他清醒地知道,他宁愿散尽千金,只求一醉,也不愿摧眉折腰,做大唐的御用文人!于是他带上一把佩剑,把一杯酒去寻访他暂且放在名山的白鹿,永远跨出黑暗的仕途之门。昔日他骑卸赐骠马奉诏奔驰,今日他骑白鹿奔向他梦寐以求的远方。浊酒深酌,重返喜地,寻幽豪饮,同销万古情愁,南下吴越,梦游天姥,齐叙难酬鸿志。奔跑让他屡跌屡撞,奔跑又让他获得心灵的超越–想法,永远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
七、不事权贵的青莲居士,曾放荡不羁地笑骂孔夫子,曾让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杨玉环为其碾墨,让高力士为其脱靴。这是多么异端之举,多么荒谬之行。然而太白见不容于世之滋垢时,便愤然离去了。没有易安居士那这次第,一个愁字了得?的忧伤,也没有柳三变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悲哀。一句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植一杯水的笑叹而已。
八、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气风发的李白,对前途充满着无限的憧憬。他想通过*仕途一展才华,报效民族,挥洒人生。然而,多年的*生活,多年的仗剑游历,让李白反思起来。有过得意,也有过失意,他终于看清了从仕之路的艰辛与黑暗,高力士为其穿靴实则铐住了他的双脚,朝廷赏赐实际上是主子施舍的乞食。于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以美酒清洗心中的抑郁,以山泉清洗世间的污*,每一次醉后醒来,他又重新开始放眼全球天然,跋涉大江南北。他始终有一种信仰,始终有一种火热的诗情冲动,始终有超俗的出入的洒脱!因此,他虽不被朝廷重用,但却不被世事摒弃,也不被百姓遗忘。于是他不断地重拾希望,不断地将自己大隐于市,也许他的人生哲学便是宇宙人生,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吧!李白啊!不愧为诗仙,却是个依市而居的仙人。
高考作文素材二:苏轼
一、苏东坡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物质匮乏,灵魂萧索,可苦难终使他振作、使他成熟。尖啸的山风于谷口处受住,化为温柔的何须;湍急的河流于河口处放缓,化为宽广的浩瀚;绚烂的人生于苦难处收束,化为成熟与淡泊。于是苏东坡从黄州突围,终成赤壁二赋,大江一词,名传千古,恩泽了后世无数书生骚客。
二、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
三、东坡披发仰天大呼大江东去,他面临的那些烦心琐事顷刻之间沉入滚滚波涛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壮阔的滔滔江水让东坡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失意、悲伤,忘记那些仕途的不得意。
四、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妨行啸且徐行的行者么?是那个高唱大江东去的诗人么?苏轼,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泼来的污水,遭受贬谪后,忘却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黄州种地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在黄州倚杖听江声,在黄州写下大江东去。他总是那样的淡泊从容。他总是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之脑后,铭记着世间之秀丽。不然,何来亲煮东坡肉,何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旷达与豪迈?
五、孟德在赤壁低吟悲歌,周瑜在赤壁谈笑风生,而真正带给赤壁完美壮烈的是苏轼。*上的险恶风波并没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贫并没有销蚀掉他那乐观向上的心。伴着涓涓细泉,聆听习习古风,故园神游中,苍银白发与皎洁月光交相辉映。一尊还酹江月,多么豪迈的举杯,淡逝了几许哀伤及生活磨难–纪念苏轼,让我懂得了在困难逆境中应保持有奋勇向前的心…
六、苏轼这个曾经伟大的文人,因黄州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接着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越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高考作文素材三:屈原
一、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子从长长的历史甬道中走出,带着一身正气凛然,带着满腹诗书才华,然而特点的棱角在世故的社会中又何以保全?于是,为了皓皓之白,为了独醒于世,屈子选择了悲壮之路。在滔滔的汨罗江水中,他将自己洗刷地如此透彻清澄。但当他忘记了混浊的天下之时,他又何曾记得还有千万的百姓与自己远大的理想?
二、情感、这一人类与生俱来的元素在一代仁人贤士的一生中抒写得淋漓尽致。他们将真情吐露,活得满满洒洒,坦坦荡荡,屈原便是这样一位真性情的人。他高唱长太息以掩涕今,哀民生之多艰。他高呼亦余心之所善今,虽九死其犹末悔,他将一个臣子的心掏出来呈现在众人面前,不矫饰,不造作,终于,他的性情铸就了他的英名,他从此不朽。
三、众人皆醉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爱乡志士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面对支离破碎的祖国,面对饥寒受苦的老百姓,作为士大夫却束手无策,纵身跃入滔滔江水中,为后世可歌可泣之人。他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他是一名为黎民百姓谋快乐生活的士大夫,面对朝廷的*束手无策,只好投身于海,为祖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活。
四、披发行吟河畔的是屈子。楚国的落日染红眼前的汨罗江,子兰谗言,郑袖内惑,人民如涸辙之鲋,喘息挣扎。屈子的坚持有用吗?恐怕他自己也不得不摇头叹息。楚国灭亡之时,也是他命尽之刻。他把政治家的身份远置于诗人之上。人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生不为诗人,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执著如屈子,你怎听不进圣人不凝滞于物呢?